笔趣阁

恋上你看书网>别读博 > 第49頁(第1页)

第49頁(第1页)

邊城想起來,昨天沈流川聯繫他,就是因為推薦信的事。「現在申了哪幾個學校?」

「藤校基本都投了,」沈流川說,「英國德國也投了幾所,廣撒網。」

「ko11ar是我在普林斯頓的導師,研究方向也跟你很合,」邊城說,「如果你有意向,我可以聯繫他。」

沈流川的表情有些尷尬,這不太尋常。ko11ar是代數幾何領域的世界級大師,千載難逢的機會,不為所動就算了,怎麼還面露難色呢。

「我申請的是cs。」沈流川說。

邊城沉默片刻,說:「這樣。」

「我輔修的計算機。」

T大數學系輔修計算機和金融的,沒有一半也有三分之一。

「之前申上的師兄說,那邊很看重數學,您的推薦信很加分,」沈流川說,「所以想麻煩您。」

中國教授的推薦信,九點九成是學生自己寫,但邊城不吃這一套。他保留著普林斯頓時期的習慣,推薦信必須親筆。不過他寫推薦信十分認真,言之有物,細節詳實,真誠可信,並且極度個性化。只要是申請人身上存在的優點,他都會事無巨細地寫出來。他在國際上聲譽很高,如果學生對硬實力足夠自信,膽子夠大——又是風險性愛好者——就會找他寫推薦信。

「你在數學上非常有天分,」邊城說,「真的不考慮繼續深造了嗎?你想去哪個組,我都會盡力幫你。」

沈流川撓了撓頭:「我還是想轉碼,純數學這塊兒,在國內也沒什麼前途……」他頓了頓,說,「我不是那個意思……」

「我明白,」邊城說,「到時候推薦信發過來了,你提醒我一聲。」

「好的,」沈流川躊躇了一會兒,又說,「我還是很喜歡數學的。」

「我知道。」邊城說。

這幾年他看好的苗子,無一例外跳去了經管、計算機,或者交叉學科的組。當年一同在Imo國家隊的少年,現在還從事純數學研究的,也只剩下他一個了。

沈流川謝過他,起身要走,忽然想起什麼:「老師。」

「怎麼了?」

「那個杯子,」他指了指桌上的瓷杯,「應該是Topo1ogist吧。」

邊城把杯子轉了半圈,讓帶字的一面朝著自己:「我知道。」

沈流川再道了一次別,走到門口,正好遇上隔壁教群論的汪副教授。他打了聲招呼,汪教授似乎還記得這個學生,攀談了幾句。

學生走後,汪教授站在門口,敲了敲門板。他和邊城是同一批海外人才引進招進來的,關係比較熟。整個數學系裡,他是唯一一個願意來邊城辦公室串門的人。

邊城從電腦上方望去。

「又跑了一個?」汪教授問。

邊城點頭。

「我們系是什麼中轉站嗎?專門給其他專業輸送人才?」汪教授感嘆,「誰給這群孩子灌輸的想法,學數學好轉專業,結果一窩蜂湧過來,再一窩蜂湧出去。」

「大環境太差,這倒也不能怪他們。」

汪教授搖了搖頭:「你對你的學生,可比對系主任和氣多了。」

那是當然。純數學研究不受系裡重視,能留下來的人才,有一個算一個,都得當稀世珍寶供著。

「上次副高答辯,陳院長都打好招呼了,結果你非得投反對票,卡人家門生,面子上多不好看。」

「另一個助理研究員水平更好,」邊城說,「他那個方向好水論文而已。」

「上次劉教授申請自然科學基金,系裡搞預答辯,你說人家步驟又臭又長、論證毫無美感、邏輯鏈亂的像拓撲纏結。」

「他寫的東西本來就又臭又長。」

「我好期待你正高答辯的時候,」光是腦子裡想像這個大場面,汪教授已經搓起了手,「我看你怎麼被他們三堂會審。」

學校有教研序列和教學序列,副研究員、副教授屬於副高級,研究員、正教授屬於正高級。每個職位晉升,都要由數學系全體教職員投票決定。要想上位,必須全體通過——全體。

邊城說:「一群幾年沒成果、吸學生血漲影響因子、連黎曼洛赫定理都忘得差不多的秋天蟬蛻,還好意思審我?」

汪教授咋舌:「好得很,答辯的時候你就這麼說。」

邊城忽視他看熱鬧的興奮勁,目光重回到電腦屏幕上。教職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,現在的老教授們離退休還遠,就算退了,這兒是論資排輩的,怎麼也輪不到他,這個景象估計還有好多年才會出現。

汪教授記起剛剛走出邊城辦公室、給自己打招呼的學生,忽然想起一件事:「剛剛那個學生叫沈流川,是不是?」

「是,」邊城說,「去年我們系的特獎。」

「一看就是個難搞的學生,他群論課經常問我一些刁鑽的問題,」汪教授說,「你知不知道,去年教學評估,就是他給你打的一分。」

邊城的手頓住了。

每學期末,學生都會給所上課程打分評論。最高七分,最低一分。如果課程得分過低,教務處會通報批評,並找老師約談。邊城給分嚴格按照學校規定,a等級百分之十,不算嚴苛也不算手軟。教學是培養未來數學人才的重要環節,他一直很重視,課件、題目、參考資料都精心準備。

學生雖然喜歡水課,但老師用不用心,認不認真,很容易就能感受到。因為難度高,報他課的人不多,可從來沒人給他打過一分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