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恋上你看书网>半步登天_ > 第975章 内容(第1页)

第975章 内容(第1页)

她告诉祁同伟,自己的家族是集市上有名的商贾,拥有丰富的商业资源。她愿意帮助祁同伟和他的伙伴们,让他们在集市上立足,并将村子里的特产推广出去。

在林婉儿的帮助下,祁同伟和伙伴们开始在集市上做起了生意。他们将村子里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带到集市上售卖,凭借着优质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,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。生意渐渐有了起色,他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。

然而,随着生意的扩大,问题也接踵而至。一些竞争对手开始嫉妒祁同伟他们的成功,暗中使绊子,给他们制造麻烦。同时,集市上的商业规则复杂多变,祁同伟和伙伴们在经营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。

面对这些挑战,祁同伟没有退缩。他想起了小狐狸,想起了它的勇敢和坚韧。他带领伙伴们团结一致,共同应对困难。他们不断改进产品,提高服务质量,同时也积极寻找新的商机。在这个过程中,祁同伟和林婉儿的感情也逐渐升温,他们相互支持,相互鼓励,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。

经过几年的努力,祁同伟和伙伴们在集市上站稳了脚跟,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,名声也越来越响。他们不仅为村子带来了丰厚的收入,还将外面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带回了村子,让村子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当祁同伟再次回到村子时,看到的是一个焕然一新的景象。村子里的房屋变得更加宽敞明亮,道路也变得更加平坦整洁。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祁同伟知道,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,也离不开小狐狸给予他的力量。
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祁同伟继续在村子和集市之间奔波。

手机在裤兜里震动,是省城供货商老周来的消息:"质检报告出问题了,蘑菇重金属标三倍。"祁同伟的手指在屏幕上悬停片刻,指甲深深掐进掌心。这已经是本月第三次质量危机——自从引入大棚种植技术后,看似红火的蘑菇产业就像被虫蛀空的梁柱,随时可能轰然倒塌。

深夜的村委会办公室,白炽灯管出刺啦的电流声。祁同伟摊开账本,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着贷款利息、化肥采购和村民分红。小狐狸蹲在窗台上,尾巴不安地扫过堆成小山的检测报告。"当初就该听你的。"祁同伟伸手抚摸狐狸蓬松的皮毛,"不该轻信那些成技术。"

记忆倒带回三年前那个雪夜。小狐狸化作人形,纤白手指在火塘边画下现代农业蓝图:智能温控大棚、菌棒工厂化生产、电商直播销售。村民们举着粗陶碗碰杯,火光映得每张脸上都泛着憧憬的红晕。却没人注意到图纸角落那行小字——"需使用工业级营养液"。

凌晨三点,祁同伟摸到蘑菇种植基地。月光透过大棚塑料膜,将菌菇染成诡异的青白色。他掀开角落菌棒,腐臭气息扑面而来——本该洁白如玉的菌丝体上,爬满墨绿色的霉斑。手机突然亮起,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来语音:"老祁,电视台明天要来拍乡村振兴专题片,你准备下言稿。"

"李县长,我们的蘑菇。。。。。。"祁同伟话音未落,就被打断:"省里正缺典型案例,这次宣传好了,明年项目拨款能翻番!"通话结束后,小狐狸突然现形,琥珀色的眼睛里满是忧虑:"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,这片土地正在生病。"

第二天拍摄现场,摄像机镜头扫过精心挑选的优质菌菇。祁同伟对着话筒讲述致富经,余光瞥见村民王婶躲在摄像机拍不到的地方,偷偷把霉的菌棒塞进三轮车。午后暴雨突至,雨水混着农药残渣顺着沟渠流进小河,惊起一群翻着白肚的鲫鱼。

质量问题像瘟疫般蔓延。先是邻县市要求退货,接着工商局下整改通知。祁同伟带着检测报告去找县领导,却在会议室门口听见:"老祁还是太年轻,这点风浪就扛不住?只要报表好看,上面哪会细究。。。。。。"

绝望之际,小狐狸带着祁同伟夜访深山老林。月光下,野生菌菇在腐木上静静生长,湿润的泥土里蚯蚓穿梭,枯叶下藏着会光的萤火虫。"自然自有它的节奏。"小狐狸指尖划过菌褶,"就像人不能违背道义,土地也需要休养生息。"

祁同伟开始秘密推行改革。他把大棚改造成生态种植区,用玉米芯和牛粪制作天然菌棒;组织村民学习有机种植技术,却遭到部分人的抵制。"不用化肥产量少一半,分红怎么办?"种植大户张大柱拍着桌子,"你这是断大家财路!"

转折生在某个暴雨夜。山洪冲垮了使用化学肥料最严重的那片大棚,裸露的土地像被剥去皮肉的伤口,寸草不生。而采用生态种植的区域,菌菇在雨中舒展伞盖,蚯蚓在湿润的土壤里欢快蠕动。

当省环保督察组突然造访时,祁同伟正在教孩子们辨认野生蘑菇。检测结果显示,生态种植区的菌菇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,而使用化肥农药的区域重金属标严重。真相大白后,相关责任人被问责,祁同伟却因主动整改获得谅解。

如今的村子,生态观光园取代了塑料大棚。游客们提着竹篮在林间采摘野生菌,听祁同伟讲述"道法自然"的种植哲学。小狐狸依然会在深夜出现,尾巴扫过堆成小山的有机认证证书,眼睛比山月还要明亮。

某天清晨,祁同伟在晒谷场遇见王婶。老人颤巍巍递来一篮自家种的蔬菜:"小祁,婶子以前糊涂。。。。。。"晨雾中,炊烟与山岚缠绕升腾,远处传来送货卡车的汽笛声——这次,车厢里满载的是真正的绿色农产品。

远处晒谷场传来王婶的惊叫,祁同伟转头看见几辆黑色轿车碾过新修的柏油路,车顶上警灯明明灭灭。

"祁同伟同志,"县森林公安张队长跳下车,警靴碾碎路边的野花,"根据群众举报,你们涉嫌非法采集野生保护菌种。"他展开的搜查令上,"红菇科"几个字刺得祁同伟眼眶疼。那些曾被游客赞叹"原生态"的林间野菇,此刻都成了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

晒谷场瞬间乱作一团。王婶打翻的菜篮滚到祁同伟脚边,沾着晨露的青菜叶上还趴着只瓢虫。祁同伟弯腰去捡,却摸到菜篮夹层里硬邦邦的东西——用报纸包裹的野生松乳菇,正是名录上的二级保护物种。他突然想起上周游客临走时塞来的"特产",当时只顾着介绍生态种植,竟没细看内容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