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恋上你看书网>法兰西1777燧发枪 > 第993章 重启与奥斯曼的和谈(第1页)

第993章 重启与奥斯曼的和谈(第1页)

第993章重启与奥斯曼的和谈

在另一时空里,法军把阿克尔要塞包围了整整两个月,结果遭到失败。该城的守卫是由英国海军准将,西德尼·史密斯,还有法国流亡贵族,菲利普上校。

由于当时的英国海军依然控制着整个地中海,使得英军舰队可以从海上运来粮食和武器,而效忠奥斯曼的阿尔巴尼亚士兵守城意志也很顽强。

面对如此困境,拿破仑经过深思熟虑,最终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,下令撤除包围。那一天,法军的军旗缓缓落下,士兵们带着疲惫与失落,开始有序地撤离战场。

数天之后,拿破仑的同学,菲利普上校,这位在阿克尔城守城战中挥重要作用的人物,不幸感染了瘟疫而亡。

在整个围城战期间,法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。据统计,法军差不多损失了3干人。如果算上从北征以来,所有的战斗与非战斗减员数量,这个数字更是惊人,估计过了7干。

最后,这支减员数量达到三分之一的残兵败将,怀着复杂的心情,跟随拿破仑踏上了返回埃及的路途。

……

时光流转,历史的车轮驶回当下。拿破仑在历经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斗后,成功拿下了海法和阿克要塞。

然而,即便取得了这般辉煌战果,拿破仑麾下的海外军团依然止步于黎巴嫩与戈兰高地一线,并未如众人所期待的那般,继续挥师深入叙利亚腹地。

法军在连续的高强度作战中,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,这无疑是军团暂留此地的一个重要原因。武器装备也在长期的战斗中损耗严重,亟待修整与补充。这样的一支军队,迫切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全面的修整,恢复元气,才能再次踏上征程,迎接新的挑战。

与此同时,战败的叙利亚总督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,主动求和。在得知大马士革军团惨败于法军之手后,为了避免更多的伤亡与损失,他精心准备了大量的黄金珠宝,那璀璨夺目的黄金饰品、价值连城的珠宝玉器,堆满了整整几大箱;

此外,还有充足的粮食,足以让一支军队维持一段时间的生计;甚至,他还送来了一群年轻的女子,试图以此表达求和的诚意。

但真正成为拿破仑海外军团止步于戈兰高地的关键因素,是远在巴黎的安德鲁执政官来的指令。指令明确要求拿破仑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,暂停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。

并且,第一执政安德鲁甚至以不容置疑的口吻,着重强调戈兰高地就是此次北征的终点。这一指令,如同紧箍咒一般,瞬间束缚住了拿破仑想要继续进军叙利亚的脚步。

最终,拿破仑不得不暂时收起继续挥师北进的雄心壮志,转而着手巩固在海法、巴勒斯坦、约旦河,以及戈兰高地的占领成果,等待着新的机遇与指令。

目光聚焦于戈兰高地,这片土地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。它南北长71公里,中部最宽处约43公里,面积达18oo平方公里。其地理位置十分关键,位于叙利亚西南部,恰好处于约旦河谷地东侧。东到鲁卡德河、南到亚尔木克河,一直延伸到赫尔蒙山东坡,其西南临约旦河上游的太巴列湖(或称加利利海)。

这里拥有丰富的水资源,最高处海拔2724米。戈兰高地比周边平原高出3oo米,堪称天然的要塞。

更为重要的是,它被称为中东地区的“水塔”,来自海法、巴勒斯坦与迦南地区的水源,过半皆源于此地。

所以,掌控了戈兰高地,就如同掌控了中东地区水资源的命脉,战略位置极其重要。在保证海上优势的同时,拿下戈兰高地与约旦河,便能为巴勒斯坦与迦南地区构建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,拥有一定的战略纵深,进可攻、退可守。

尽管这突如其来的命令,打乱了拿破仑进军小亚细亚半岛,以及伊斯坦布尔的征服计划,但他不得不遵从执行。

从3、4月份开始,法军联合犹太军队再度恢复了戈兰高地,以及约旦河之间的众多城堡要塞。他们清理战场上的残骸,修复破损的城墙,重新部署兵力,完善军事防御。

与此同时,拿破仑以司令官身份,任命贝尔纳多特将军,和他的第一师团留住巴勒斯坦。贝尔纳多特将军接到任命后,立即着手整顿军队,加强训练,确保巴勒斯坦地区的稳定与安全。

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之后,5月初,拿破仑带着法军回到了阔别半年多的西奈半岛总督府,阿里什。

法国驻开罗总领事兼海外军团特派员的塔里安,也已经从开罗赶到阿里什。刚一见面,塔里安就神色匆匆地告诉拿破仑,奥斯曼帝国已派初特使向法国求和,而第一执政也同意双方暂时停火。

在拿破仑于中东大地纵横捭阖、南征北战之际,遥远的欧洲大陆也正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军事博弈大戏。

遵从安德鲁统帅精心制定并秘密下达的命令,塞律里埃上将统领巴尔干方面军,从侧翼对瓦拉几亚大公国(现今罗马尼亚的部分区域)展开了进攻。

然而,战场上的局势却令人大感意外。巴尔干方面军在推进过程中,表现得极为拖沓,仿佛陷入了一种莫名的迟疑与纠结之中。他们会猛然起进攻,但没过多久,进攻便戛然而止,军队原地驻扎,仿佛在等待着什么。

士兵们百无聊赖地在营地中打时间,有的擦拭着武器,有的望着远方呆。过了一阵子,又开始小心翼翼地向前推进一小段距离,随后再次停下观望,打一打,停一停,看一看,如此循环往复,完全没有展现出一支精锐部队应有的果敢与高效。

与法属巴尔干方面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俄罗斯军队在同一时期表现得气势如虹锐不可当。尤其是俄军主力,摩尔达维亚集团军,如同下山的猛虎,迅且果断地向奥斯曼傀儡所控制的摩尔达维亚公国起了猛烈攻击。

所到之处,奥斯曼军队的防线纷纷土崩瓦解。仅仅在短时间内,摩尔达维亚集团军便成功占领了摩尔达维亚公国的大半领土。

不久之后,又一则重磅消息传来,那是多瑙河哥萨克军经过深思熟虑,最终决定宣誓效忠俄国沙皇保罗一世。

这一举措,无疑为俄罗斯军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。士气大振的俄军,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。在一场关键战役中,他们居然以劣势兵力,顽强地对抗着两倍于己的奥斯曼军队,最终成功打垮了敌人。并且,俄国人乘胜追击,一路势如破竹,一口气冲到了多瑙河北岸。

远在巴黎的安德鲁,密切关注着欧洲战场的局势变化。当他得知这一战报后,几乎在瞬间便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,差点立即下达命令,要求塞律里埃的巴尔干方面军就地调转枪口,协助奥斯曼军队去攻击俄国-军队。

在他看来,俄罗斯军队的迅猛展,已经对法国在欧亚大陆的战略布局构成了巨大威胁,如果不加以遏制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

与此同时,更大的变数来自俄国黑海舰队。那位曾经在海战中战败被俘,但却凭借着顽强意志和卓越才能东山再起的谢尼亚文海军中将,指挥着俄国海军,在达达尼尔海峡与阿索斯海域,与奥斯曼土耳其的舰队展开了激烈的交锋。

经过几番激烈的战斗,俄国海军成功重创了奥斯曼土耳其的舰队。这一战,让俄国海军赢得了对黑海的绝对制海权。

正是在这种情况下,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三世分别派出特使,向法国和俄国提出了停战请求……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