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行烈的判断和我如出一辙,武夷派以剑法见长,灵虚道长更是当世剑道高手,隐有与号称当世剑道第一高手,武当掌门y真人分庭抗礼之势。
我心想如果纯以剑法而论,肖氏兄弟确实是当今武林年轻一辈中的翘楚。
但我无心继续观赏肖氏兄弟的精妙剑法,眼光又不由自主的向主座上的李云清望去,此时我眼中就只有她的影子,我知道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她。
我为什么会喜欢她?
真正爱一个人是无法说出原因的,我只知道无论何时何地,无论心情好坏与否,我都希望她陪着我。
此时此刻,我已经深深陷入我所编织的一张情网当中,而那情网的中心,就是李云清。
人的一生要找三个人,第一个是你最爱的人,第二个是最爱你的人,第三个是最适合你、可以和你共度一生的人。
先你要找到你最爱的人,然后你就能体会到什么是爱的感觉;因为了解了什么是爱的感觉,所以你才能现你身边最爱你的人;而只有当你经历过爱人与被爱,学会了爱,你才会知道谁是你最需要的和最适合你的人,她就是可以和你共度一生的人。
如果正好这三个人都是同一个人,那么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此。
但很悲哀的,不知是否造化弄人,在现实生活中,这三个人通常都不是同一个人,你最爱的人,往往最后并没有选择你;最爱你的人,往往又不是你最爱的;而最适合你,可以和你共度一生的人,偏偏却不是你最爱也不是最爱你的那一个人。
而师父在遇到当时的武林第一美女齐妃平后,便成为这许多不幸的人中的一个,那么我呢?
我究竟是比师父幸运,还是会重蹈师父的复辙?
正在思绪万千之际,一阵如潮的掌声将我惊醒,原来场中肖氏兄弟的表演结束了。
两人收起剑后,便再次跪倒在李存勖、李云清面前,脸不见红气不听喘,显然内功造诣也不差。
李存勖哈哈大笑道:“二位好高明的剑法!如果我没有看错,二位是武夷派门下吧?”
肖氏兄弟中的兄长肖辉明回道:“承劳太子殿下金口御赞,草民愧不敢当。太子殿下法眼如炬,小民二人的师父正是灵虚道长。”李存勖道:“原来二位竟是武夷派掌门灵虚道长的高足!难怪剑法如此精深。
我朝又出了两位无敌剑士,真是晋国之幸。二位只要尽忠报国,我大晋必不会亏待于你。”
肖氏兄弟齐声道:“草民肝脑涂地,也要报答皇上、太子殿下和丞相的知遇之恩。”陈宗启见肖氏兄弟果然不负期望,赢得李存勖和众人的赞许,心中也是十分得意。
正在此时,一人突然从席上众人中大步走出,径直走到李存勖、李云清、陈宗启跟前,以手抚胸躬身行礼,操着不太熟练的汉语道:“契丹使者耶律洪天参见太子、公主殿下,恭祝晋国皇帝陛下万寿无疆,太子、公主殿下福体安康。”我定睛一看,正是入席前所见几个契丹人中的领。
自古中国北方,历来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,不断对中国边境进行搔扰,历代朝廷都深感头疼,即使是强盛如唐朝,在立国之初也只能靠妥协的办法,维持和当时过境东突厥的和好关系,后来唐朝日举益强盛,旷名君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,趁东突厥内乱,派出李靖、徐世绩等名将率领大军十多万,分路出击,大败东突厥,并生擒东突厥的颉利可汗,一度十分强大的东突厥终于灭亡,分裂为回鹘、奚、契丹各部,各自为政,相互牵制,唐朝边境因此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安宁。
到了唐朝末年,国力渐衰,契丹部却渐渐强大。
契丹本是鲜卑族的一支,散居潢河两岸,乘唐室衰微,逐渐向中原方面拓展土地,成为北方强国,国内分为八个部落,分别是皆利部、乙室活部、实活部、纳尾部、频没部、内会鸡部、集解部、奚嗢部,每部都有酋长一名,称为大人,然后各部又公推一位大人为统领,统辖八部。
此时契丹的统领为耶律阿保机,此人精骑射,善谋略,锐意改革,借鉴了唐朝的一些制度,将契丹治理得井井有条,国力日渐强盛,也助长了耶律阿保机染指中原的野心,但契丹八部的酋长人心不一,事事阻碍耶律阿保机的行动。
因此耶律阿保机一不做二不休,与其夫人述律氏合谋定下一计,以共商盐事为名,齐集八部酋长于自己所控制的汉城内,隆重设筵相待,饮至酒酣处时,阿保机掷杯为号,早已埋伏在两旁的杀手一跃而出,将八部酋长及随从斩杀贻尽,无一生还。
阿保机随即分兵前往八部,八部既已群龙无,只得俯听命,归顺耶律阿保机,阿保机因此一统契丹各部,成为契丹可汗。
晋国有鉴于此,便想借重阿保机的力量与其它梁、燕二国抗衡,因此正与契丹交往甚密。
李存勖和颜悦色地的对耶律洪天道:“贵使免礼,耶律可汗如今可好?”
耶律洪天躬身答道:“托皇帝陛下洪福,可汗一切安好。”接着他站直身子说道:“我们久居契丹,常听人说中华之地自古豪杰辈出,能人异士数不胜数。契丹人最敬重英雄好汉,早就想来见识见识。这次有机会参加陈丞相的宴会,见识了许多英雄人物,刚才又见到这二位陈府家将对练剑法,果然武艺高强,名不虚传。我这次带来的几个待从,都略知一些武功,想借此机会向这二位武夷派的高手请教,顺便为陈丞相寿宴助兴,请太子殿下钦准!”※※※耶律洪元话音刚落,一名契丹青年武士越众而出,一个飞旋便落到耶律洪元身边,姿态之优美并不亚于肖氏兄弟刚才出场之时。
他躬身向李存勖、李云清行礼,口中操着和耶律洪元一个腔调的汉语说道:“契丹武士耶律重光拜见太子殿下、公主殿下!”
我定睛一看,此人正是入席前我所见的契丹人中的武功最强的那一个。
而主席上的陈宗启身为当朝第一宰相,与契丹交往已久,对契丹国中之事也知道不少,这时听那契丹武士自称是耶律重光,不由脸上微微变色,忙在李存勖耳边轻轻说道:“太子殿下,这耶律重光是契丹国中第一高手、国师耶律明哲的第三个徒弟,此人年纪虽轻,但一身武功已得耶律明哲真传,在去年契丹一年一度的殿前比武大会上,一举挫败契丹国内各路好手,夺得第一名,被耶律阿保机亲口封为当年的武状元,实力不可小视。”
席上宾客中也有不少人听说过耶律重光的名头,便私下窃窃私语,不一会全场都知道了。
我心中暗叫不妙,原先的担忧终于变成了现实,契丹使者此番前来,名为祝寿,实则不怀好意。
要知晋、梁、燕三国军中,武林出身的将领占了绝大多数,是三国军中的基石。
契丹深知要征服中原大地,先就要征服中原武林。
因此此番以贺寿为名,想借陈宗启寿筵席前比武的时机,派出国内第一年青高手,向中原武林挑衅,一是想试探如今中原武林的虚实,二是想借此立威,打击一下中原武林的气焰。
契丹的这一手算盘打得真是精明,他们知道中原武林成名的盛年高手数不胜数,比契丹多了不知多少,便避虚就实,让年青的耶律重光前来挑战。
耶律重光在契丹国内就实力而言已是顶尖高手,但在契丹国内名声却不是最响,即便输了,契丹也不算丢脸。
而中原武林只能派出年青人迎战,若是不胜,一则丢了中华泱泱大国的风范,二则极有可能助长契丹窥视中原的野心,真是胜之不武,不胜为笑。
契丹这一着真可谓是机关算尽。
李存勖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厉害关系,又听陈宗启说耶律重光实力不可小视,虽然肖氏兄弟近二年在江湖上连败几位成名高手,闯出了不小的名头,被江湖中人称为“武夷双杰”公认是年青一辈中数一数二的剑法高手,但李存勖还是担心他们不是耶律重光的对手,因此沉吟着迟疑不决。
宾客中不少人也隐隐猜测到了契丹人的意图,不由面有忧色。
不料肖氏兄弟中的大哥肖辉明性情急燥,自出道以来屡战屡胜,还从未落败过,此时见契丹使者盛气凌人,按捺不住心中的火气,便跪下向李存勖大声说道:“在下愿与契丹使者一较高下,请太子殿下钦准!”肖辉明既已开口应战,李存勖只好应允,点头说道:“请依二位所请。但二位动手切嗟之时,希望能点到为止,不伤和气。”耶律重光和肖辉明同时向李存勖躬身行礼,然后退到场中央左右分开,肖辉明长剑出鞘,声若龙吟,直指耶律重光说道:“阁下远来是客,请先赐招!”耶律重光神色自若,微微一笑,似是对这场比剑颇有自负之意,好像可以稳胜无疑。
他缓缓抽出一把弯刀,往下一站,说道:“如此得罪了!”耶律重光语音未落,弯刀便化成一团白光,疾如电掣,向肖辉明急袭而去。
众人还未看清,只见肖辉明已凭空拔起数尺,刀光便在他脚下一掠而过。
接着肖辉明在半空中一声长啸,手起剑落,左刺两剑,右刺两剑,中间又疾刺一剑,连环五招,一出手竟是武夷剑法的得意绝技“夺命连环五绝杀”分刺耶律重光的五处命门要穴。
原来肖辉明深知此战关系重大,刚才又听众人说耶律重光乃是契丹国中第一青年高手,是以丝毫不敢托大,一上来就使出的看家本领。
肖辉明见此招剑法精妙,出口道了一个“好”字,弯刀中途一变,刀锋自下而上,刀势陡然逆转,隐有风雷之声,出手如此之快,竟能使刀势随心转换,在间不容之际闪过了肖辉明的“夺命连环五绝杀”接着刀势未尽,刀光在空中划出一抹白痕,向着肖辉明的颈项挑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