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胡桂芬的好和忍让,换不来老人的真心,反而还会因为胡桂芬的“好说话”,变本加厉。
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,那么压抑的环境和心情,胡桂芬想怀上一个孩子都是难上加难,更别提保住这个孩子还生下这个孩子。
按照原书的发展,如果丁芷兰没有穿过来,给胡桂芬检查身体,确定胡桂芬的生育功能正常,没有半点问题。
胡桂芬肚子里的这个孩子还是怀上了,但跟之前的三个孩子一样,在她婆婆的刺激之下,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没了。
完全不懂这个情况的胡桂芬也跟之前的三次相同,完全不知道,第四个孩子来敲过她们家的门。
最后,心有愧疚的胡桂芬到底是没有守住底线,在她婆婆日复一日的攻击之下,把手里的经济大权交了出去。
他们夫妻俩辛苦赚的钱,全都拿去供养赵营长在老家的兄弟和侄子。
老家的亲人因为赵营长夫妻俩的付出,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。
胡桂芬却因为过度压抑和抑郁,得了情绪病,四十还没到的大好年纪,直接人没了。
赵营长哪怕把所有的津贴都给了他妈,给了老家的兄弟,都咬着牙不跟胡桂芬离婚,要跟胡桂芬做一辈子的夫妻。
可以想见,赵营长对胡桂芬的感情不是一般的深。
所以,胡桂芬没了之后,赵营长的日子直接没了盼头,意志消沉得不行。
在一次主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,受伤,因为没有半点求生欲望,人还没有送到医院,直接断了气。
最可气又可悲的是,赵营长就此牺牲之后,部队自然是要给赵营长的家人发放抚恤金的。
毫无例外,那一大笔钱落在了赵母的手里,赵母拿着钱以及其他赔偿,回到老家,帮孙子娶孙媳妇儿,造新房,还给最讨喜的孙子安排工作,忙得不亦乐乎。
赵家其他人皆在赵营长夫妻俩血肉的供养之下,生活得幸福美满。
没两年,只要他们不需要赵营长留下来的人脉帮忙,赵家已经彻底听不到赵营长夫妻俩存在过的痕迹了。
他们对赵营长这个至亲是这样,对胡桂芬这个“外人”更是这样了。
可赵营长到底是“局外人”。
他在赵家都没能留下名字和存在,那么在书里更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具体出现过的路人甲。
所以就连丁芷兰都不知道,孙伟国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晋升到营长,除了徐清和厉毅的牺牲以外,还有赵营长的功劳。
营长级别及以上的优秀人员,一下子折损了三个,部队肯定要拉拔人,把所有的位置都给填补齐全。
可以的话,这三个位置都不是外来人员来填补才最好。
可部队里的调动又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,在外来填补了两个之后,仅剩下的这一个营长位置,孙伟国在郑军等人的帮助之下,顺便拿下。
赵营长的退场才造就了孙伟国的粉墨登场。
只是关于这一段内容,作者没有详写,所以丁芷兰不知道,只因为她给胡桂芬把了一个脉,明确地告知了胡桂芬,她的身体没有毛病,只要她愿意,别说二十八能生的狠,哪怕是生到三十八,都没有问题。
有了底气,不再自卑的胡桂芬顺从心意,不再哑忍赵母的无理取闹以及剥削,自已站了起来。
那么后续发生的事情,自然就因此通通不复存在,化为粉尘,消失于时间的空隙当中。
作为“外编”人员,丁芷兰对这些改变无知无觉,只当自已什么都没有做,对这书的故事大发展,也没有太大的影响。
唯有像胡桂芬这种处于事件中心的人物,才可以隐隐感觉到事情的变化以及丁芷兰对自已的重要。
“就这么决定了,我现在就去供销社辞职,明天跟你一块儿去红河村。你放心,我会带着钱,到时候,借住你家成不成?”
这个孩子在没有生下来之前,不待在丁芷兰的身边,胡桂芬是一点安全感都没有。
丁芷兰的存在就跟她和孩子的保命符一样,至关重要。
“?”丁芷兰眨眨眼睛,起初她还以为胡桂芬是开玩笑的,因为这种话,她也经常听方艳艳说。
可丁芷兰明白,方艳艳或许是有一点点意动的,但又没失去理智,所以最多就是一个口嗨,自已随便劝个一句,这事儿就算完了。
自然的,丁芷兰以为胡桂芬跟方艳艳是同一个情况,胡桂芬第一次提的时候,丁芷兰完全没放在心上。
直到胡桂芬第二次提起,一脸认真,撸起袖子就准备冲向供销社辞职,这可就把丁芷兰给吓坏了。
丁芷兰连忙把胡桂芬给拦了下来:“胡大姐,我不是说了吗,你的身体好好的,完全不用辞职养胎。而且你跟我回红河村干什么呀?真没这个必要。”
“你正常的好好生活,你跟孩子都会好好的,别太紧张就行了。”
丁芷兰都觉得,胡桂芬是不是受了孕激素的影响,做决定才会这么神经质。
因为她在妇产科那些同事的嘴里听得多了,女人在怀孕之后,就会变得奇奇怪怪,什么样的症状都有。
这么想着,丁芷兰紧绷的神经又放松了下来。
没办法,第一次真正上场应付孕妈妈,经验太少,有点被惊着了。
妇产科的同事提到过,孕妈妈,尤其是新手孕妈妈想一出是一出的情况还挺常见的。
为了孕妇和孩子的健康,除了要努力让孕妈妈放松下来之外,首先孕妈妈身边的人更不能紧张,因为周围的人还会对孕妈妈产生影响。
回想起这一切内容,丁芷兰整个人摆出了轻松的姿态:“胡大姐,军医院里的医生都挺好的,护士长和方艳艳她们更是非常负责任的护士。你住在军属院里,离军医院这么近,以后做产检,或者是要生孩子了,都十分方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