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番對話讓幾個年輕人都猛然一驚,眼前人的身份呼之欲出,正是當今太子。太子是當今嫡長子,弱冠之年便被封為太子,又皇上親自教導政事,至今已有十年。
隨著皇上年紀漸長,父子倆的關係愈發緊張,近來太子被皇上連連申斥,幾個年輕力壯的兄弟也蠢蠢欲動,太子的處境可以說不算太好。
但到底是天家人,還是讓幾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有些害怕。先前碰到寧王時,寧王到底和旁人不大一樣,幾人沒有那種緊張感。現在卻有種必須要小心翼翼的感覺。
好在太子看起來是個和善人物,也沒有為難他們的打算,不過是好奇為什麼他們會和寧王在一起,才將人請了進來。
聽寧王說了過程後,太子面色不改,也沒有當著他們的面說薛明成那般人什麼話,只是誘騙寧王將絹帕交給他,然後交給一邊的侍從。
崔嘉寶想,太子多半是要給這些人一個教訓的,但又不想寧王傷心,倒也幫忙把謊圓上。
太子雖然還有很多話想和胞弟說,但他把這群勛貴子弟請進來了,便沒有把人晾在一邊的道理。對於侯府兩位姑娘,太子沒有多加關心,畢竟他處境尷尬,不想引起不必要的誤會。
太子溫和敦厚,最為大臣詬病的,不過是沒有嫡子。太子與太子妃成婚十載,膝下沒有嫡出子息。迫於壓力,娶了兩位側妃,先後出了一兒一女。皇后對太子妃頗有微辭,太子卻無其他打算,借著兩個側妃擋住了其他人往他後宅送人的主意。
太醫給太子妃檢查過數次,都沒有問題,太子雖無奈,卻總想著是運氣問題,興許某日就懷上了,不想再納人給太子妃添堵。
他雖知有些失禮,還是將精力都放在幾位少年上。
交談之中得知崔崇安苦於沒有名師,太子一笑,道:「翰林院那幾位的公子組了個文人會,成日裡以文墨互相切磋,我看他們日益精進,你們幾個若是有興,我便幫你們一把如何?」
崔崇安不知這個文人會,周清卻是知道的,只不過他們素來與那些人無交集,這才沒有假如,見太子願意幫忙引薦,自是沒有拒絕的道理,連忙示意崔崇安一起拜謝。
崔崇安便迷迷糊糊地跟著拜謝了太子。
太子見此,覺得這招待也不算不周了,才道:「我與小弟還有事相商,幾位請自便,讓方丈帶你們在護國寺中走一走也是極好的。」
幾人自然識退下。
作者有話要說: 感謝萌萌噠噠的班主任扔了1個手榴彈投擲時間:2o17-o3-2o2o:o9:39
感謝讀者「獨寵韓美人」,灌溉營養液+12o17-o3-15o6:42:o3
小劇場:
用一句歌詞形容寧王,就是「你不知道我切開也是黑色的嘛」
婚前
周寧:小傻子你過來我保護你
周寧:你你你你騙人別過來QaQ
寧王:嘿嘿
關於x氏,一方面是因為起名字太心塞了,另一方面是這樣寫比較順,小周氏叫周秀芸麼麼扎
然後美貌值的話,大家閨秀顏值平均水準是中等偏上,最漂亮的是嘉寶嘉惠,然後這兩個姑娘類型不一樣,誰更漂亮看個人偏好
作者是個起名廢,本來這篇文叫《這是一篇輕》,被編編嫌棄了,好不容易想到現在這個,又被小天使嫌棄了233大家幫忙想想能叫什麼?
最後,男主還有很長時間才上線,一旦上線就再不會像現在這樣長期消失了,作為補償,多寫點小劇場好不好哇
第49章怪人
崔嘉寶還記得,當初剛到撫州時,張氏下手派人截殺之事,因此回來一直多加戒備。二房在撫州買的下人早隨第二批車隊趕到,二房各個院子總算有人充足人手。張氏賜下的丫鬟雖不能辭,卻有足夠的人盯,將風險控制在最小的範圍里。
也許是在京中的緣故,張氏倒不敢像在撫州那裡一樣,搞什麼大動作。天子腳下,勛貴眾多,牽一髮而動全身,搞不好還要連累忠信侯府,張氏自然不敢輕舉妄動。兩房的鬥爭倒變得光明正大起來,比的便是崔語堂和崔語軒的官職,兒女結親的對象,兩房背後支持的人。
裴氏是裴永伯府出身,加上張氏背後的忠信侯府,勛貴之間一戶連著一戶,來往間走動的人家也多是如此。
崔語堂因為母親早逝,和外祖文曲侯府家並不算親近,小周氏這邊大哥周吉雖然官職頗高,卻和老牌的世家大不相同。
而崔語堂的任命近日下達,竟去了工部,隸屬工部都水清吏司。都水清吏司掌管江防、水利之事,崔語堂先前對此沒有一點研究,接到任命後很是愁苦了一段時間,只好硬著頭皮開始學。
沒過多久,竟對這些東西著迷起來。
張氏那邊卻是對此放了心。崔語堂的品級和崔語軒相同,但工部事多錢少,一聽便是苦哈哈的部門。戶部則不同,財政大權在手先不說,多的是人要求上來的機會,一來二去人脈便攢下了。
如今三房處處壓二房一頭,大房的幾位少爺姑娘尚且比較中立,常氏卻處處幫著三房,頗令人心煩。
那日拜別太子之後,太子果然派人辦了允諾崔崇安幾人之事。崔崇安進了那文人會,發現裡面幾乎沒有勛貴子弟,他一人在裡面頗有些格格不入。為的是幾位大學士之子,其餘多半是翰林院子弟。好在這些書香世家的子弟雖有些文人慣常的清高自傲,卻不會做什麼無端的排擠之事,只關心他是否有真才實學。
小貼士: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(。&1t;)
&1t;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