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时期的上朝不像朱元璋时期,一个个官员累成狗,一看工资,还不够喝杯酒。
除了祭祀、接待外国使节需要全员到齐以外,一个和平状态下的国家,麻烦事情不多,大臣们都是各过各的日子。
高傒和家宰(春秋时期的管家都由家臣担任,有很重要的地位,相当于半个家长)说过自己的担忧。
家宰秒懂,随即去警告仆役们。
这种事都要高傒亲自出马,他这个家宰可以自己抹脖子了。
李克匆匆进门,只说了句请他去姒安的小院子,然后又去通知高子虎。
至于己季,就在姒安隔壁,吼一嗓子人就过来了。
处在兴奋周期里的李克压根没考虑过,大吼一声是否合礼……
高傒都觉得李克魔怔了。
但身为老师,他对李克还是了解的,打算去姒安的小院子看看,究竟什么事让他如此“不正常。”
高傒抵达之时,除了高子虎和李克,一家人已经到齐,怎么看都不像小事。
“出了什么事情?”高傒问道。
“父亲安心,是好事,等哥哥和克来了,再一起说。”
小亭子还是太小,再来两人就太拥挤了,姒安提议去客厅,众人都无异议。
仆役们迅安置案几,主位自然是高傒的,次位和家宴一样。
不一会儿,高子虎也被李克请来,看这正规的架势,高子虎没怨言了,乖乖坐下。
李克就站在客厅中央,开始他的表演。
他从最初的想法开始,到姒安讲解的字形演变规律,最后总结。
高傒恍然大悟,他已经有个模糊的感觉,但总是抓不住,听李克一说,他顿时明白了。
昨晚、甚至更早时候见过的字,很可能是一套,而非单独的奇思妙想。
只是他身为齐国上卿,各国文字都接触过,各有不同,所以对文字中的规律不甚敏感。
高子虎鼓掌大笑,“改良文字,很好的想法,我看那些歪歪扭扭的字早就不顺眼了,这个事,算我一个。”
高子虎的想法和李克差不多,反倒是高傒思虑要全面许多。
“先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改良文字,关键在于所有文字都要改,你们可有信心将所有文字,整理成一整套?”
众人齐刷刷看向姒安,这的确是个很严重的问题,因为他们都没有改良思路,只能寄希望于姒安。
姒安思索片刻,“只要遵循‘横平竖直,字象于形’的基本规律,加以丰富的想象力,问题不大。”
问题当然不大,虽然繁体字他知道不多,但简体字就是繁体的最终版,就算是逆推,他也能牵强附会把文字形态拉过去,属于半个照抄,问题确实不大。
若是无法复原全部繁体,上简体字也不是不行,反正最终解释权在他手里。
见最大的麻烦解决,高傒继续说:“文字推广,我已经有初步想法,这些问题不用你们操心,就是怎么开始,需要改良多少字,流程还得大家一起想办法。”
作为齐国上卿,推广一事对他来说不难,若是拉拢国懿仲一起,至少齐国全都得使用。
至于姜诸儿,文化成就也是他的政绩,名垂千古的蛋糕,他才是占大头的人,怎么可能拒绝。
众人沉思之际,姒安说:“我已经有初步想法,诸位看看是否可行。”
“说说看。”高傒说。
“改良文字,事情必然不少,字究竟有多少个,想必谁都说不准,齐国没有的字,说不定晋国有……
所以我提议,由老师组织统计各家书籍,以及国家文书使用哪些字,使用次数多少。
根据这些数据决定改良哪些字,改良两三千常用字即可,其他生僻字,要么放弃,要么等以后需要再更改。”
“我觉得可行。”李克点头。
“没问题,我可以联络国大夫一起,有他帮助,齐国境内当再无阻力。”
“既然老师能解决所有问题,我们可以商量分配任务了。”姒安说。
高傒说:“文字改良,最关键在于改良的字形,这一步非姒安莫属。”
姒安点头,“我需要馨儿的帮助,她的想象力不亚于我。姜语姐姐,大师兄,小师弟也一起,子虎哥哥帮助老师居中调度,联络国懿仲大夫和其他大臣,调配刀笔小吏。”
被姒安点名需要,姜馨全身都弥漫着欢快的气息。
“我觉得,我可以一起编写。”高子虎不喜欢调度的活,千百年后,谁记得打杂的人啊?
“子虎哥哥莫急,文字改良只是其中一部分,我们还要把改良的文字整理分类,方便查阅,其中注解、分类还需要大把人手,我觉得以老师和子虎哥哥的能力,最适合修订、编撰一事。”
高子虎这才满意,“行吧,我帮父亲打下手。”